close
中國古生物學傢張彌曼獲頒聯合國“世界傑出女科學傢”獎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世界傑出女科學傢”頒獎典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位於巴黎的總部舉行。

現年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古生物學傢張彌曼與其他四位出色的女科學傢共同獲此殊榮。

大會授予張彌曼的頒獎詞是:“她在化石記錄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開啟瞭對水生脊椎動物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的新見解”。



張彌曼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傢”(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

張彌曼長期致力於脊椎動物比較形態學、古魚類學、中-新生代地層、古地理學、古生態學及生物進化論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刷新瞭人們對泥盆紀總鰭魚類、肺魚和陸生脊椎動物間關系的認識,在世界古生物學研究領域獲得一致認可。

她對中國東部油田地層時代及沉積環境的研究也有顯著成就,曾利用其研究成果,為我國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的勘探開發提供瞭重要的幫助。1995年,張彌曼還獲國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在頒獎典禮上,張彌曼的演講簡潔幽默,5分鐘的演講中出現瞭法語、英語、中文、俄語、瑞典語。

一開場,張彌曼便用法語向大傢問好,對東道主表示瞭尊重。



隨後,她用中國的俗語“先結婚,後戀愛”解釋瞭自己與古生物學結緣的過程,引來現場一陣歡笑。



在感謝自己的俄羅斯和瑞典導師時,她先後使用瞭俄語、瑞典語和英語。



而她下場時還忘瞭把獎杯帶著,連忙被主持人叫住瞭……





這位82歲的老科學傢完全就是一個詼諧而可親的鄰傢老奶奶,瞬間征服全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彌曼簡單介紹瞭學術研究經歷,而並沒提到自己60年來為瞭科學研究付出瞭什麼。不過,她特別向女兒提出感謝,“在她隻有一個月大的時候,我把她交給瞭她的奶奶(外婆),當我把她接回來時,她已經是10歲瞭,但是她對此從未有任何抱怨。”

現場頓時響起瞭一陣掌聲。

點擊視靜電機頻可觀看演講全程

br /

中國第五位“世界傑出女科學傢”

“世界傑出女科學傢”獎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歐萊雅基金會1998年設立,每年表彰全球五位為科學進步做出卓越貢獻的女性。

今年與張彌曼一同獲獎的4位科學傢分別是英國植物分子生物學傢卡羅琳·迪恩、加拿大發育生物學傢珍妮特·羅桑、阿根廷生態科學傢艾米·奧斯汀和南非兒童健康醫學專傢希瑟·紮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目前世界女性科研人員的比例僅為28%,設立“世界傑出女科學傢獎”旨在打破科學領域的性別“玻璃天花板”。

“這對中國的女科研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勵,”獲得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傢獎”的張彌曼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女科研人員的比例在持續上升,但拔尖人才還需要更多一些。”

張彌曼是繼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李方華(2003)、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葉玉如(2004)、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2011)、中國科技大學教授謝毅(2015)之後,第五位獲得該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傢。

台灣電動床工廠

張彌曼在頒獎典禮上(圖源:新華網)

古生物學界的女中豪傑

張彌曼非但是位傑出的女科學傢,更是世界古生物學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張彌曼的同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該獎項是首次授予古生物學傢,這對中國的古生物學發展,甚至對全世界的古生物學領域來說,都有深遠意義。

張彌曼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地質大學生,後被選拔赴莫斯科大學學習古生物學。她接受魚類學傢伍獻文先生的建議,選擇古魚類研究,從此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陸生脊椎動物動物起源過程領域。



留學蘇聯時的合影,前排左一為張彌曼(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

魚類登上陸地演化為陸生脊椎動物,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關系到所有陸生脊椎動物的起源問題,對此古生物學傢們研究瞭數百年而未有定論。其中,確定魚怎樣進化出內鼻孔,學會在空氣中呼吸,是瞭解這個過程的關鍵一步。

上世紀80年初,正在瑞典國傢自然歷史博物館進修的張彌曼,通過復雜、嚴謹的化石還原技術,研究瞭雲南曲靖楊氏魚的結構,大膽指出:它們沒有內鼻孔。她的發現推翻瞭傳統的“三孔”理論,讓世界古生物界為之震動。隨著她在中國雲南曲靖發現震動古生物界的肯氏魚化石,證明瞭內鼻孔形成的“漂移”說,張彌曼的觀點逐漸獲得學界認同。

她的學生、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對新華社記者說:“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明,魚類登陸的關鍵環節發生在中國雲南,而張先生是這一大發現的開拓者。”



張彌曼制作的楊氏魚模型(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

2008年,張彌曼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關於伍氏獻文魚的研究成果,這類骨骼異常粗大的魚類見證瞭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撞、青藏高原隆升以及由來已久的幹旱化進程。張彌曼還先後在Nature(2006年)、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2014年)發表對孟氏中生鰻的研究成果,研究迄今全世界淡水沉積物中七鰓鰻的唯一記錄,首次記錄瞭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特征,而且顯示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的早白堊世晚期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

因其學術貢獻,張彌曼入選英國林奈學會外籍會士、瑞典皇傢科學院外籍院士,2011年和2015年分別榮獲芝加哥大學、美國自然博物館吉爾德研究生院榮譽博士學位,2016年獲國際古脊椎動物學界最高獎——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張彌曼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圖源:科學網)

用學術為國效力

除瞭在古生物學研究上的崇高學術成就,張彌曼還利用她的研究成果給中國的石油勘探工作中底層對比、地層時代和沉積環境的確定提供瞭重要信息。

在大慶油田開發之初,各界專傢齊聚一堂,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判斷地下石油的分佈。當時,不少人都認為含油層應該在距今1.5億年的早白堊紀,石油勘探也應該集中在相應的地層內進行。

但張彌曼卻不這麼認為,她根據地層中的化石樣本,結合對東亞地區古魚類演變規律的研究,她提出,含油最豐富的地層應該在距今1億年左右的晚白堊紀時代。

她的觀點為地質專傢在尋找油層時提供瞭科學依據。此後,隨著大慶油田裡第一股石油從地下汩汩而出,張彌曼的觀點也被隨之證明並引起轟動。

勝利油田開發時,張彌曼發現海洋曾經覆蓋那一區域兩次,因而成油地質時代也會與普通油田有所不同,這一觀點也為勝利油田的順利開發提供瞭條件。



2011年,時年75歲的張彌曼在新商標註冊費用疆進行野外勘探(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

近年來,已經在古生物學領域名滿天下的張彌曼,又投身少有人關註的新生代鯉科魚化石研究,以求推動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進程。“這一塊再不做,中國就趕不上瞭,”她解釋說,新生代魚類化石反映瞭近年來地球的變化,未來還能很好地和分子生物學結合起來,可能會誕生新的大發現。

“我們國傢的科學取得今天的成就很不容易,但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跟世界領先水平還差得遠,”張彌曼認為,要抓住現在的機遇,從源頭上釋放科學傢的創意,創新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才能成為常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fv695a9l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